2022年: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39元,同比增长4.9%。其中,工资性收入37371元,经营净收入9751元,财产净收入5910元,转移净收入17207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3330元,同比增长3.8%。分类别看,食品烟酒消费13915元,占比26.1%;衣着消费3049元,占比5.7%;居住消费9588元,占比18.0%;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6357元,占比11.9%;交通通信消费4399元,占比8.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11213元,占比21.0%;医疗保健消费3854元,占比7.2%;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954元,占比1.8%。
全年新增就业2.3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4%,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5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6.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9万人。
全年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311人,共有床位数2215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101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41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7.37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20万元。全年社会救济总人数5034人,其中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22人、特困供养保障人数612人。农村低保覆盖率100%。
2021年: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958元,同比增长7.3%。其中,工资性收入35784元,经营净收入9313元,财产净收入5613元,转移净收入16248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378元,同比增长5.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消费13440元,占比26.2%;衣着消费3025元,占比5.9%;居住消费9419元,占比18.3%;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6136元,占比11.9%;交通通信消费4119元,占比8.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10584元,占比20.6%;医疗保健消费3731元,占比7.3%;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924元,占比1.8%。
全年新增就业1.9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1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5.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2.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6.0万人。
全年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291人,共有床位数1990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101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41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4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58万元。全年社会救济总人数5082人,其中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66人、特困供养保障人数616人。农村低保覆盖率100%。
2020年: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03元,同比增长5.1%。其中,工资性收入33350元,经营净收入8753元,财产净收入5320元,转移净收入14980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746元。分类别看,食品烟酒消费12836元,占比26.3%;衣着消费2959元,占比6.1%;居住消费9180元,占比18.8%;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6034元,占比12.4%;交通和通讯消费4382元,占比8.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8821元,占比18.1%;医疗保健消费3654元,占比7.5%;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880元,占比1.8%。
全年新增就业1.68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4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8019人。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07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9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8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0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02万人。
全年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153人,共有床位数1695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38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34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8.3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307.74万元。全年社会救济总人数5139人,其中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573人、特困供养保障人数566人。农村低保覆盖率100%。
2019年: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375元,同比增长8.9%。其中,工资性收入31334.6元,经营净收入8931.8元,财产净收入5230.3元,转移净收入13878.3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9202.2元。分类别看,食品烟酒消费12355.8元,占比25.1%;衣着消费3005.8元,占比6.1%;居住消费9338元,占比18.98%;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6303.8元,占比12.8%;交通通信消费4488.6元,占比9.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9317.5元,占比18.9%;医疗保健消费3462.7元,占比7.04%;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930元,占比1.9%。
全年新增就业1.88万人,同比增长2.01%。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63万人,增长4.9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6%,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6538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01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6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9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6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6.30万人。
全年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032人,共有床位数1426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27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34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07.07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60万元。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为2138.93万元,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603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409.59万元,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888人,农村低保覆盖率100%。
2018年: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522元,同比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28259元,经营净收入8135元,财产净收入4813元,转移净收入13315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4948元。分类别看,食品烟酒消费11354元,占比25.26%;衣着消费2734元,占比6.08%;居住消费8503元,占比18.92%;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5776元,占比12.85%;交通通信消费4087元,占比9.09%;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8488元,占比18.88%;医疗保健消费3158元,占比7.03%;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848元,占比1.89%。城镇住户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65.5辆,家用电脑120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116.7台。人均自有住房面积40.4平方米。
全年新增就业1.6万人,同比增长1.2%。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55万人,同比增长2.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6%,同比下降17.6%,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7757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7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7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1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94万人。
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941人,床位数1315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19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6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30.6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85万元。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956.02万元,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792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416.6万元,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914人。农村低保覆盖率100%。棚户区改造3079套,同比增长45.24%。
2017年: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327元,同比增长8.4%。其中工资性收入25616元;经营净收入8377元;财产净收入4214元;转移净收入12120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473元。在城镇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烟酒消费9650元,占比22.72%;衣着消费2494元,占比5.87%;居住消费8145元,占比19.18%;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5953元,占比14.01%;交通通信消费4258元,占比10.0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7916元,占比18.64%;医疗保健消费3192元,占比7.52%;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864元,占比2.03%。城镇住户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4.95辆,家用电脑110.38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109.09台。人均自有住房面积40.1平方米。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同比下降3.1%;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6500人;全年新增就业人员1.58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2万人。按区级口径计算,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22万人,其中在岗职工参保人数12.41万人,退休人员参保人数1.8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为11.5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0.0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为10.67万人。
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885人,增加335人;床位数1260张,增加399张。养老服务示范点新增床位数66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14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9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19.9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799万元,发放救灾救济款261.27万元。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081.92万元,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097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015.18万元,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853人。农村低保覆盖率达到100%。全区棚户区改造2120套。
2016年: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435元,同比增长8.2%。其中工资性收入23597元;经营净收入7566元;财产净收入4123元;转移净收入11149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422元。在城镇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烟酒消费9256元,占比23.5%;衣着消费2369元,占比6%;居住消费7585元,占比19.2%;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5253元,占比13.3%;交通通信消费4091元,占比10.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7301元,占比18.5%;医疗保健消费3040元,占比7.7%;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528元,占比1.3%。城镇住户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9.5辆,家用电脑100.33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94.16台。人均自有住房面积40.76平方米。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966人。全年新增就业人员1.61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15591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441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11人。年末企业职工区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06452人,其中在职人员参保人数90076人,退休人员参保人数16376人。全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2.59万人,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8.7%;其中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7.93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4.66万人。年末按区级口径计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10.5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10.6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为9.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7.4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为8.06万人。
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550人,增加27人;床位数861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10个,增加58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94.5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0.3万元;发放救灾救济款170.62万元。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23.28万元,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963人;全年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65.58万元,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797人。全区农村低保覆盖率达到100%。全区棚户区改造3528套。
2015年:
全区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794套,同比增长167%;棚户区改造5020套,同比增长527.5%;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905元,同比增长8.4%。其中工资性收入22335元;经营净收入6322元;财产净收入4373元;转移净收入9875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6144元。在城镇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烟酒消费8400元,占比23.24%;衣着消费2404元,占比 6.65%;居住消费8545元,占比23.64%;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2468元,占比6.83%;交通通信消费5536元,占比15.3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6572元,占比18.18%;医疗保健消费1764元,占比4.88%;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456元,占比1.26%。城镇住户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0.3辆,家用电脑109.2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84.6台。人均自有住房面积39.09平方米。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6683人。全年新增就业人员17957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16303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2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09人。年末企业职工区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98386人,其中在职人员参保人数80511人,退休人员参保人数17875人。全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1.35万人,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8.7%。年末按区级口径计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10.3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为8.3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6.4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为7.03万人。
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523人,增加73人;床位数861张,增加230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52个,增加7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个;新改建城乡养老服务与示范点9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49.6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4万元,发放救灾救济款157.51万元。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162.82万元,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614人;全年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21.58万元,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163人。全区城市低保资金按规定标准拨付到位率100%,农村低保覆盖率达到100%。
2014年: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497.42元,同比增长9.0%。其中人均工薪收入23114.69元;人均经营净收入5991.67元;人均财产净收入3298.41元;人均转移净收入8092.65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216.35 元。在城镇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烟酒消费7684.17元,占比23.1%;衣着消费2196.16元,占比6.6 %;居住消费6883.67元,占比20.7%;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1362.84元,占比4.1%;交通通信消费6986.31元,占比21.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5209.29元,占比15.7%;医疗保健消费2107.54元,占比6.3%;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786.37元,占比2.4%。城镇住户年末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9.89辆,家用电脑89.36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51.06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2.83平方米。
全年新增就业人员22102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19442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12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69人。年末参加区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1.05万人,同比增长2.8%,其中在岗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65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39.27万人,同比增长2.4%;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28.64万人,同比增长0.3%;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人数达6.4万人。
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450人,床位数631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45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个。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73万元。全年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265.84万元,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937人。城市低保资金按规定标准拨付到位率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规定标准发放到位100%,做到了应保尽保。
2013年:
居民收入逐步增长。调查显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147.01元,其中人均工薪收入21788.52元;经营净收入5806.55元;财产性收入2710.52元;转移性收入6841.42元。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调查显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248.58 元。在城镇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消费支出8605.58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31.6%;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3123.39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1.5 %;居住消费支出7042.86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5.8%;衣着消费支出2507.38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9.2%;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688.07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2468.28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9.1%;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296.16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1%;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516.86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5.6 %。调查同时显示:城镇住户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7.70辆,家用电脑90.24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43.54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20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到2013年底,在我区新增就业人员19257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17091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25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50人,城乡初高中毕业生就读技工院校劳动预备制培训374人;参加区级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0.7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51万人、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4万人;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中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1.20万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5513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484.48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达100%,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
2012年: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抽样调查显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33522.28元,其中人均工薪收入18799.92元,同比增长12.7%;经营净收入2431.41元,同比增长12.5%;财产性收入2207.72元,同比下降10.8%;转移性收入10083.23元,同比增长20.6%。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460元,同比增长14.9%。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抽样调查显示: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793.23元,同比增长9.9%。在城市居民消费分类中,食品消费支出7257.27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34.9%;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3213.4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5.5%;居住消费支出1832.14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8.8%;衣着消费支出2523.07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2.1%;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067.01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5.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3318.3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6.0%;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673.78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3.2%;医疗保健消费支出908.25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4.4%。抽样调查同时显示:城镇住户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3.63辆,家用电脑89.38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66.37台,人均居住面积34.25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到2012年底,在我区新增就业人员22952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13448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923人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预备制培训2577人;参加区级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90890人,其中在岗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0510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5099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6088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555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达100%,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