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井巷”(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雨花区井巷社区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干群关系、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发布日期:2024-02-07    来源:井湾子街道字体大小:

2024年2月5日《长沙晚报》头版报道了雨花区井巷社区,以下为报道全文。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基层治理也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
  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改制老旧社区。过去,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干群关系僵化,有居民形容井巷社区是“井不畅、巷不通”,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烫手山芋”。
  近年来,井巷社区党委深入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积极打造方便舒适、有温度的城市社区共同体。尤其是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社区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建强基层党组织、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强化基层治理保障等关键问题,务实推动主题教育向实践延伸、向纵深推进,使这个老旧社区发生了喜人的变化,社区环境面貌从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干群关系变得亲切融洽。居民们说:“路通了,路灯亮了,环境面貌改善了,井巷社区变得‘井畅、巷通’,居民心顺气顺,住在这里感到舒畅、舒心。”
  修通“堵心路”,居民舒心出行
  记者近日来到井巷社区采访时,询问井巷社区主持全面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谢歌,社区为何以“井巷”命名?她介绍,因为社区里的二十三冶小区是原二十三冶第三工程公司的职工家属区,工人师傅们曾经有一项工作就是给矿山采矿打竖井、挖巷道。1989年社区成立时,为了留住这些居民的记忆,就以“井巷”来命名社区。现在,社区公园里面还立有一个几米高的“井巷”模型。
  井巷社区属于国企破产改制型社区,由于企业部分遗留问题没得到妥善解决,且无人管理,导致这里原有基础设施日渐凋零,居民意见大、“上访”高发。上级领导对这里感到头痛,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对身边的种种乱象更是感到心痛。
  巷道不通,采矿受阻。道路不通,出行受阻。井巷社区党委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决定首先解决居民的出行难,建设一项真正让居民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的民生工程。社区内有一条长约300米的无名路,这条小路原是二十三冶宿舍区住户上下班“抄捷径”的一条小路,路况极差。社区的老居民熊晓云告诉记者,当时这条路坑坑洼洼,连路灯都没有,居民夜间出行只能“摸黑”、打手电筒。“家中遇到需要送老人去医院之类急事,连出租车都不愿意开进来。”她说。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井巷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同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市、区大力支持下,社区对这条事关民生的道路进行提质改造,将这条路从之前的不足4米拓宽到9米,由单车道变成双车道,还增加一条人行道。记者来到这条被暂命名为“支路九”的“社区大道”看到,一条笔直宽敞的大路直通木莲路,不仅路旁装上了路灯,还建有绿地、石凳等配套设施。困扰井巷社区居民几十年的“堵心路”,如今成了社区的一条景观路、生态路、“舒心路”,成功解决周边几个小区3万余居民的出行不便、环境较差等难题。
  “现在的变化真的太大了!”亲眼见证这一巨变的井巷社区老居民邹新利娭毑,情不自禁地提笔给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写信,感谢市委、区委、街道和社区为居民做了一件大好事。“现在居民们拍手称赞,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微笑。当我们走到这条路上,就会想起党和政府对井巷社区居民的帮助,我们才能享受现在的一切。”她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志愿者,要和其他志愿者、居民们一道,协助社区维护好道路秩序和社区环境。
  推行“1+N”治理模式,解开居民“心结”
  井巷社区居民文放民出生于1950年,今年74岁,在二十三冶工作了近40年,退休后仍然在井巷社区居住。他告诉记者,二十三冶三公司原是一家央企子公司,企业2005年破产改制重组后,剥离企业社会职能,医院学校、物业管理等移交地方政府。由于企业职工住房老旧、生活设施不配套,环境脏、乱、差都存在。1989年井巷社区成立后,社区也想了很多办法改善环境,怎奈力不从心。居民们对社区也并不信任。
  如何从“一头热”到“齐心干”?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井巷社区党委坚持政治引领“铸魂”,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位,把“学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贯穿始终,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基层治理立心固本。社区党委创新“周五微党课”“庭院宣讲”等形式,将理论课堂搬到社区公园、议事亭、社区广场等场所,打通社区党员理论学习“最后一公里”。坚持抓实“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党内组织生活,全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社区落地生根。
  开展主题教育进一步建强了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活力大为激发。在井巷社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引擎的“1+N”社区治理运行模式加快形成,党员干部、志愿力量、居民群众齐心发力、联动共治,文明实践蔚然成风。为第一时间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并对症下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井巷社区党委、居委会将社区划分三个区域进行管理,打造议事、护学、维修三个岗亭,选配有威望的热心居民作为代表担任志愿者“上岗”值班。三个岗亭因为值班的都是居民的老熟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迅速反映各类问题,解开“心结”。
  谢歌介绍,井巷社区党委在基层治理中突出模式创新,聚焦治理堵点、服务难点,实施社区治理“3313”工作模式,通过打造3个“阳光议事亭”,组建志愿红、事务蓝、环保绿“三色马甲”志愿服务队,建成“邻帮一号通”24小时社区服务平台(号码为4009268110),共建“居民零上访、安全零事故、治安零发案”的“三零”社区。这项创新举措,让社区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3313”基层治理模式得到井巷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像24小时社区服务平台由专人坐席、专人调度,形成“居民下单—平台派单—片区接单—回访评价”这样“四步闭环”智慧管理模式,井巷社区居民可以“一键”解决物业维修、纠纷调解、政策咨询、水电缴纳、网上团购、快递寄存等各类生活诉求,帮助解决居民生活中的难题。井巷社区党建聚合力“3313”基层治理创新案例获评“全省基层党建工作优秀实践创新项目”。
  说起这些变化,感受最深的还是社区的居民。“环境变美了、生活更舒适了,人心也就更齐了。”居民朱建和是社区清廉书画室志愿者、小区书法家。他告诉记者,如今住在井巷社区非常幸福,过去的楼道违章、楼栋乱搭、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各种杂乱无章的事情不见了,社区变得规范有序、干净整洁,特别是周边学校、社区公园配套完善,让人羡慕不已,“我女儿工作后户口仍然留在井巷社区,小外孙两岁了,以后他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可以在外公这里上学,家里离学校的直线距离只有100多米。真正是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基层治理有力
  井巷社区在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基层治理过程中,坚持“做什么”让群众提、“怎么做”让群众议、“好不好”让群众评,既抓实“有形”硬件提质,又做优“无形”服务升级,推动主题教育成果实实在在聚民心、惠民生,社区成为居民群众的温馨家园,成为有韧性有温度的社区共同体。
  记者了解到,井巷社区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为目标,在主题教育中大力实施“铸魂补钙、提质提档、支部建设、服务优化”四大工程,以“党建有为”推动基层实现“治理有力”。社区民调满意率从几年前的不足20%,上升到目前的97.28%,获评全省和谐示范社区,成功打造湖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社区党组织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建犹如基层治理的筋骨,唯有不断强筋壮骨,才能保持基层治理健康有效。社区党委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努力做到理论学习‘扎实’、推动发展‘务实’、检视整改‘严实’,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识,画好最大同心圆。”谢歌这样说。
  她介绍,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带头示范,先后5次深入基层支部联系点井巷社区,为基层党员开展党课宣讲、指导组织生活会、下沉调研接访,现场办公推进井巷社区支路九提质、棚户区征拆等重点工作。雨花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一线办公、实地督导,有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井巷社区党委坚持以推动社区治理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实效,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方法,紧盯民生需求,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走找想促”,突出上下联动,共解难题促进发展。社区深化全国党员分类管理试点经验,区分社工党员、居家党员、从业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和流动党员等五类党员,因类施策、因类设岗,因地制宜开展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聚焦消防安全、项目征拆、禁毒反诈、文明护学等工作,120余名党员主动认领先锋岗、责任田,带动40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涌现了吴固根、谭珍香、朱建和、李迪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志愿者。居民对井巷社区党委开展主题教育的成效纷纷给予肯定、点赞。
  变化并非无缘无故发生。“井巷社区的居民是这一切变化的受益者。开展主题教育,为井巷社区引来了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让基层治理更加有力,也让基层治理这棵‘树’在井巷社区根深叶茂、繁花似锦。”即将离开井巷社区时,记者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几句话。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