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雨花区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接连迎来重要发展节点。8月2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深入雨花区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拿出“打硬仗”的奋进姿态,强化“超常规”的务实举措,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实现。调研中,吴桂英先后走进湖南飞碟新材料公司老旧厂区更新改造项目、湖南普斯赛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圭塘河植物园段综合治理项目,重点了解城市有机更新和新消费、企业创新研发和市场拓展、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等情况,为雨花区接下来的发展锚定方向、注入信心。
紧随其后,8月29日上午,长沙南部融城片区举行招商推介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雨花区长株潭绿心地区(雨花)低空应用服务中心一期项目、“十里圭塘”滨水休闲文旅项目、创一芯片电感产业基地项目三大产业项目现场完成招商推介与投资签约。这三大项目分别聚科技推广、休闲文旅、先进制造领域,将为雨花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是雨花区践行“项目大会战,产业大提升”工作的生动注脚与关键成果。今年以来,雨花区围绕“项目大会战,产业大提升”工作主题,在全区范围内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多措并举增强区域经济活力。1-7月,雨花区46个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66.07%,排名内城区第一。
这不仅是雨花区在数字上的突破,其背后是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与发展项目,“项目大会战,产业大提升”的成果正惠及区域发展与群众生活。
从即将迎新的现代化校园,到提前封顶的保障性住房,再到创新模式的危房改造,每一个项目的推进都凝聚着雨花区攻坚克难的决心,每一份成果的背后都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长沙南二环线以南、曙光南路以东的核心区域,一座深红色调的现代化校园格外亮眼——这便是雨花区环线小学(现名砂子塘雅沁小学)。作为雨花区“项目大会战,产业大提升”中教育领域的重点工程,该校从2023年12月29日开工建设至今,仅用不到一年半时间便完成全部施工内容,将于2025年秋季迎来首批师生,用“雨花速度”兑现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
砂子塘雅沁小学总建筑面积达26861.86平方米,总投资1.76亿元,涵盖2栋教学综合楼、1栋教学楼、1个风雨操场、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及地下室等配套设施。走进校园,室内篮球场、音乐教室、报告厅、食堂等功能空间一应俱全,完善的设施为多样化教学提供了坚实支撑;主体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以深红色为主色调激活校园活力,灰色与米白色点缀其间,既保持了简洁明快的格调,又与周边绿树、山林、公园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严格把控质量,确保工程安全性与耐用性,目前项目已斩获“长沙市结构优良工程”奖,正全力争创“湖南省优质工程”,用过硬品质诠释“雨花匠心”。
项目的快速推进,离不开“项目大会战,产业大提升”工作的统筹赋能。为攻克建设难题、抢抓施工进度,建设单位区公建中心整合施工、监理、建设单位的党员力量,组建了以项目负责人为支部书记的临时党支部。在党员带头作用下,团队攻克了关键施工节点质量控制、施工方案优化等多个难题:面对工期紧张的压力,党员突击队主动加班加点,确保每个环节按时推进;针对施工成本优化需求,党员技术骨干牵头调整方案,在节约投资的同时提升建设效率。凭借出色的推进成效,该项目获评2024年“红旗项目”,成为雨花区“党建+项目”的典型范例。
更令人暖心的是,项目建设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考虑到学校西南侧紧邻曙光路主干道,车流量大存在安全隐患,建设单位从规划阶段便坚持“校门朝南”的设计思路。但校园南侧配套的雅居路未纳入当年建设计划,若道路不通,学生上下学将面临极大不便。为此,相关部门多次与建设单位反复沟通,最终推动雅居路提前开工建设。如今,雅居路已与学校同步完工并开放交通,宽敞平坦的道路让家长和孩子上下学“安心又舒适”,真正实现了“项目建设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
据了解,砂子塘雅沁小学投入使用后将提供约1200个优质学位,不仅能有效缓解周边雅塘冲、洞井路沿线居民子女的入学压力,更将通过优质的师资力量(目前师资已全部到位)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进一步提升雨花区教育教学质量,为民生幸福指数加码。
“原本以为要等到2026年才能入住新居,没想到能提前半年收房,真是太开心了!”谈及边山雅苑项目的建设进展,即将回迁的征拆居民李女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作为雨花区“项目大会战,产业大提升”工作中保障性住房领域的标杆工程,边山雅苑自2023年10月开工以来,始终秉持“早建成、早交付、早安居”的目标,通过技术创新与科学施工,全力推动项目提速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所有主体结构封顶、外墙保温及油漆工程,绿化全部完工,室内装饰装修进度达95%,正进行附属设施收尾施工,2025年10月底即可达到交付条件,较合同工期提前约半年。
据悉,边山雅苑总建筑面积约16.9万平方米,涵盖8栋高层住宅、1栋幼儿园、2栋商业楼及地下室,建成后将提供1216套保障性住房,安置征拆群众约1443人。
对征拆居民来说,这里不仅是“新家”,更是“安心之所”。项目建设始终贯彻“质量与速度并重”的原则,通过多项创新举措攻克施工难点,为实现提前交付奠定坚实基础。
在地下室施工阶段,传统后浇带封闭需待主体结构沉降稳定后方能进行,往往影响后续土方回填及附属工程进度。为突破这一瓶颈,项目管理团队创新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提前封闭”技术,在完成防水及保护层后立即推进土方回填,为消防道路、绿化等附属施工节省数月时间。夏季高温期间,为保障苗木成活,项目管理团队搭建遮阳棚并科学调整浇水时段,在极端天气下依然保证绿化工程质量,避免了补种可能带来的工期延误。正是这些细节上的创新与坚持,让“提前交付”从愿景走向现实。
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是“安居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边山雅苑在规划初期就充分考量居民生活需求:8栋高层住宅合理控制楼间距,保障每户采光充足;配套幼儿园将缓解小区及周边儿童“入园远”难题;2栋商业体计划引进超市、药店等便民服务,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即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让征拆居民‘住有所居’,更要让大家‘住有宜居’,通过高品质住房和完善配套,真切感受到雨花区‘项目大会战,产业大提升’带来的民生温度。”
“住了40多年的老房子,终于要变安全、变舒适了!”看着正在重建的湘农桥社区二区9栋,居民王嗲嗲感慨道。这栋建于1975年的单位自建房,因采用多孔板建材砖混结构,2023年7月被专业机构鉴定为C级危房,24户居民(其中20户私房、4户公房)的居住安全受到威胁。作为雨花区“项目大会战,产业大提升”中城市更新领域的创新试点,该项目以“政府引导、居民主导”为核心,通过绿色建造、适老化设计、全流程服务等举措,仅用3个月便完成从开工到主体结构封顶的关键环节,工程为全省城市危房改造提供了“雨花样板”。
在改造方案设计上,项目严格遵循“四原”原则(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使用性质),既保障居民原有权益,又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同时,融入多项创新技术与人文关怀:首层楼板采用防水涂料防潮层设计,解决老房子“返潮”难题;屋面采用“闷顶+坡屋面”结构,大幅提升排水性能,避免漏水问题;考虑到小区居民年龄偏大,设计方案专门增加了扶手、防滑地面等适老化设施,还预留了电梯安装空间,切实改善居民居住品质。
“群众当主人”是该项目最鲜明的特色。作为长沙市首个由政府引导、居民自发主导的危旧房改造项目,雨花区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引导居民全程参与改造过程:从设计方案制定到施工进度监督,从材料选择到资金使用,均由居民通过协商、投票等方式共同决策。例如,在户型设计阶段,居民根据自身生活需求提出“增加储物空间”“扩大厨房面积”等建议,设计团队逐一吸纳调整,让重建房屋精准匹配居民需求;项目设立居民共管账户,改造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公示,确保过程公开透明,有效凝聚了共识、减少了矛盾。
为减轻居民负担、提升项目效率,驻湘央企中铁城建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创新推出“交钥匙”式服务,为居民量身定制涵盖27个环节的“打包式”便民方案。从户型设计、施工建设、工程监理,到报批报建代办、搬迁志愿服务,再到房屋拆除、竣工验收、产权办理、奖补资金申领协助,专业团队全程代办,不仅减少了居民在各环节的沟通成本与时间成本,更以专业技术确保建设全程符合建筑规范与安全标准。居民张阿姨说:“我们年纪大了,跑手续、盯施工都力不从心,有了‘交钥匙’服务,只需要等着收新房,太省心了!”
项目的快速推进,还离不开多方部门的协同发力。区城市人居环境局在改造方式确定、奖补资金申领、共管账户设立等环节提供全程指导;区资规分局、区住建局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为项目开工扫清障碍;区发改局“精准滴灌”助力项目建设提质提速;中铁城建公司发挥央企技术优势,全程提供专业代建服务……各部门、企业形成合力,让项目从开工到主体封顶仅用3个月,创造了城市危房改造的“雨花速度”。
如今,湘农桥社区二区9栋所有工程已基本完工,预计2025年9月可实现交付。该项目创新探索的“政府引导+居民出资+市场运作+代办代建”多元化改造路径,不仅为全省城市危房改造提供了新模式,更彰显了雨花区以“项目大会战”推动城市更新、以“产业大提升”改善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
从砂子塘雅沁小学的“教育惠民”,到边山雅苑的“安居保障”,再到湘农桥社区的“危房焕新”,雨花区“项目大会战,产业大提升”工作始终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实干”为动力,将一个个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将一份份民生承诺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未来,雨花区将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持续优化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提升项目建设品质,以产业大提升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以项目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为建设现代化新雨花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