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决定

发布日期:2020-10-02    来源:区公建中心字体大小:

各区县 (市) 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为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三智一芯”发展战略、“四精五 有”发展理念,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就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作出如 下决定。

一、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引擎 (一)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长政发 〔2020〕 10 号 CSCR—201920—000087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关 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施精准规划,统筹布局全 市“三融五跨”的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推动精美建设,打造 安全高效的新型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和智慧应用体系;推进 精致管理,建立多方协作、敏捷精准的政府治理新模式;促进精 明增长,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新动能,加快形成 “一脑赋能,数惠全城”的运行模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将长沙打造成为有颜值、有气质、有内涵、有格调、有品位的全 国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和标杆。 (二) 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问题导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痛 点”“堵点”,深入打造智慧化应用场景,以便捷化、智能化、精 准化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全市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2. 整体规划,全面协同。坚持统筹布局,强化规划衔接,推 进整体协同,集约建设共性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平台体系,促 进数据集聚、系统融合、应用协同。3. 数据驱动,开放共享。将数据作为驱动和优化新型智慧城 市建设的核心要素,健全数据治理体系,推进数据资源规范采集、 集中汇聚、高效治理和开放共享,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 应用。4. 强化保障,安全可控。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制度,建立健全 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机制,全面构建自主可控安全软硬件体 系,保障数字设施、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安全,加强个人隐私 保护。5. 多元参与,长效运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突出企业主导地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造有为政府和有效市 场,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活力持续的新型智慧 城市建设和运营格局。 (三) 主要目标 到 2022 年,自主可控的新型基础设施架构初步形成,智能可 信的数据治理运营体系初步建立,城市超级大脑运行顺畅,有力 支撑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社会治理更加精准联动、产业经济 更加融合创新,初步建成“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到 2025 年,高速、智能、泛在、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基 本健全,数字孪生城市和实体城市实现同步建设生长,公共服务、 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智能应用全面深入开展,推动长沙智 能化治理水平达到全国领先。 到 2035 年,数据资源成为驱动长沙精明增长的关键要素,信 息服务深度融入百姓生活各个方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长沙 享誉全球的“名片”,引领长沙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化中心 城市。

二、强化顶层设计,实现全市智慧城市建设一盘棋 (一) 加强规划统筹衔接 坚持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一张蓝图指引、系统部署实施, 科学开展顶层设计,合理统筹各区域、各领域新型智慧城市规划编制,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实施方案”的全市一 体化规划体系。强化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实施、调整、评估等刚性 约束,建立健全项目合规性审查机制,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 现纵向协调、横向协同、体系集成、建设集约。 (二) 完善数据治理体系 建立覆盖采集汇聚、共享开放、开发利用等环节的全生命周 期政务数据治理体系,完善市、县两级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健全 人口、法人、空间地理、房产房屋、城市部件、电子证照、经济 运行等基础库,建设政务服务、教育科技、交通管理、城市建设 管理、住房管理、就业社保、文化旅游、金融信息、市场监管、 卫生健康、公共安全、电力、“三农”服务等主题库,推动政府数 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共享。建立数据质量审查、公共数据开放审核 和长效考核机制,建设公共数据开放运营平台,加快信用、交通、 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教育、农业、环境、企业登记等领域数 据向社会有序开放,确保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鲜活性。建立数 据要素市场化运行的数据确权、价格评估、数据交易、共享激励、 安全保障等机制,有序推进数据资产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 (三) 创新建设运营模式 推动全市新型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运营,组建专业化国有公 司,按规定承担市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集成、政府投资信息化 项目和政务数据资源等国有资产运营工作,加强共性设施统筹建 设,促进应用系统互通、数据资源聚合,探索政府部门主导应用 需求、国有平台公司统筹建设运营、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运行模式,促进新型智慧城市长效可持续发展。 (四) 强化市区协同联动 优化全市大网络大系统大平台建设,按照“平台上移、服务 下移”原则,集约建设政务云、城市超级大脑、政务服务一体化 平台等共性设施,各级各单位原则上依托全市共性设施建设各领 域应用。湘江新区管委会、国家级园区管委会、各区县 (市) 人民政府基于全市一体化的规划体系进行深化设计、基于共性的基 础能力构建业务应用、基于统筹的交换体系开展数据共享,实现 信息平台、业务系统、数据资源等高效协同。实施大数据行动计 划,支撑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高质量发展。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重点领域和区域开展先行先试,加强数据与技术支持,推出一批 特色鲜明、可复制推广的建设经验和成熟案例。

三、筑牢发展基础,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一) 完善基础网络设施 持续优化城市光纤网络,推动骨干网络扩容升级,加快实现 千兆到家庭、万兆到楼宇的光纤网络接入。加快推动第五代移动 通信技术 (5G) 网络部署,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在工业互联 网、智慧交通、智能驾驶、医疗健康、在线教育、档案管理、智 慧旅游、设施农业等场景应用,支持建设湖南省“5G+工业互联 网”先导区 (长沙星沙)。升级改造电子政务网络,整合各领域专 网。推动工业互联网、北斗精准时空网络等建设应用,逐步实现 各类设备、应用、终端等全面支持互联网协议第 6 版 (IPv6)。 (二) 优化云计算设施  充分利用国产化软硬件构建“多云异构、统一云管、自主可 控”的政务云服务新体系,搭建高安全、高可用、高扩展的混合 云平台。构建以市政务云为主、区县 (市) 政务云为辅的计算存 储体系,引导全市数据中心布局和建设优化提升,打造算力算法 中心,做好边缘计算节点规划布局,构建云、网、端、边高效协 同的开放架构,兼容鲲鹏、“PK”体系 (飞腾 CPU 和麒麟 OS) 等 国产体系,实现高效智能计算支撑。建设全市云管平台,实现云 网资源统一管理。 (三) 升级城市超级大脑 按照不同行业领域需求,推动城市超级大脑数据中台、应用 中台、人工智能 (AI) 中台的迭代优化与能力升级。构建城市运 行和行业领域知识图谱,实现从原始数据到图谱数据的映射管理、 规则配置、多值融合和知识获取。丰富城市超级大脑集成应用, 开展面向业务流程的建模与仿真,建设城市领导驾驶舱,实现对 城市整体运行状态的即时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处置。 (四) 拓展物联网设施 统筹规划布局城市重点区域、领域和行业的物联感知基础设 施,优化物联传感网络布局,完善物联、数联、智联的新型运行 感知神经元节点部署,建设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构建 重点部位高效感知的“城市神经元”系统,打造数字孪生城市。 结合照明、通信、视频监控、车联网、物联感知等应用需求,推 进多功能智慧杆建设。持续提升智能电网灵活性和兼容性,建成 安全可靠、智能互动的现代化智慧电网。建设全市统一物联网管理平台,提升立体感知网络、终端设备的集约建设、共享应用 水平。 (五) 构建区块链基础设施 构建长沙特色“智信、智管、智理”区块链应用服务生态, 建设湖南省区块链服务网络 (BSN) 主干网,促进区块链应用和 产业创新发展。建设区块链政务专用网络,提升区块链政务应用 支撑能力,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系统共同维护和利用。打造 运营集中化、操作规范化、管理可视化的区块链能力平台,提升 区块链应用和产业智慧管理能力。

四、打造数字政府,让城市更敏捷更有温度 (一) 着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建立内部深度整合、外部高效融合 的部门职能运行机制。以业务流程再造与信息化融合为抓手,推 进政务应用系统清理整合,推进审批、监管、指挥、执法等业务 协同,促进证照信息共享复用、跨行业数据碰撞、多维数据统计 等数据应用协同,赋能营商环境优化。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一体化平台功能,实现网上服务平台与实体政务大厅无缝融合, 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上“一张网”,全面打造“24 小 时不打烊的数字政府”。推进部门业务系统与街道、社区实现数据 互联互通,促进街道和社区管理现代化、精细化。升级数字化协 同办公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业务安全无缝协同,打造一体化 政府。 (二) 深入推进城市智慧治理  以城市超级大脑为依托,以数字治理为核心,加快推进物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环境 监测、治安管理、基层治理等领域应用,创新“共建、共治、共 享”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强城市治理领域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和 业务协同,推动全市执法业务一体化,形成纵横协同联动的智慧 治理体系。依托城市数据网格和服务对象数据图谱,实现城市规 划建设的三维一体化展现与管理;深化智慧住建建设,加强建设 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加速融合智 能网联与智慧交通,将智能网联云控管理平台统筹纳入城市超级 大脑,逐步完成重点车辆、路侧设备、云端平台的智能化、网联 化改造,加快形成智慧交通长沙版集成解决方案,打造“智能驾 驶第一城”,构建公众出行一体化 (MaaS) 体系,创建全国规模最 大、技术应用领先、配套设施完善的交通强国示范区、车联网先 导区和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区。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成果应用, 强化智慧金融监管,促进“信用长沙”迈向新高度。加强“互联 网+监管”,实现对“高风险食品”的全流程追溯管理。加强公共 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深化智慧警务、智慧司法建设,完善数 字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天地一体、信息共享的生态环 境监测网络,实现对污染源全面监测与智慧管理。推进数字乡村 建设,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经济发展、 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全面提升。 (三) 提高城市应急处置能力 建设实用高效、平战结合的城市综合运行指挥中心,为识别  城市问题、明晰运行规律、预判演进趋势等提供支撑,实现对城 市运行状态的一屏感知、一厅调度。深化应急管理、安全生产、 疫情防控等领域市、区县 (市) 协同,提升跨部门、跨区域风险 识别、会商决策、协同应对能力。加强消防、防灾减灾、安全生 产、危险化学品管理等城市安全重点领域全环节全过程预警、监 管和处置,推动物联传感、智能预测在给排水、燃气、城市建设 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 (四)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多维智慧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公共 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大力推进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 建设,完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推广教育大数据应用。深化智慧医疗建设,建成覆盖诊前、诊中、 诊后的一体化医疗、医保、医药智能服务体系,构建一站式医疗 健康服务、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加快智慧人社建设, 提升就业和社保信息化服务水平。打造集智慧管控、运营、服务 于一体的智慧文旅综合应用体系,提升文化旅游业管理效率和服 务质量。建设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人工智能、定位技术、 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新设备在养老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快 完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综合服 务。推进智慧物流建设,推广智能化仓储管理、自动分拣、“无接 触配送”等技术应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构建完善的物流配 送体系,以先进信息技术推动市场流通提质升级。加快打造一批 具有示范性的智慧服务商圈。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电子商务  进农村等,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平台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公共信 息服务。 (五) 打造城市统一服务入口 围绕市民生活和企业经营需求,优化办事服务、身份认证、 统一支付等服务环节,实现全市各类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向“互 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和“我的长沙”城市移动综合服务平 台聚合,形成全市统一入口,让市民和企业享受一站式、线上线 下相结合的城市服务体验,打造“掌上办事之城”。建设城市公共 服务二维码管理平台,拓展公共服务端口,打造“星码”品牌。 加快电子市民一卡通服务试点和建设,打通政务服务、教育、医 疗、社保等领域服务应用,全面实现指尖办、码上办。

五、赋能数字经济,促进产业智能增长 (一) 厚植数字化产业链优势 聚焦全市 22 条重点产业链,以信息化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 源,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三智一芯”为主攻 方向,以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与 服务型制造工程,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北斗导航、网络 安全、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动数 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围绕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实施“一链一平台” 行动,打造一批全国标杆、国际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工 业数据流转、业务资源管理、产业运行监测等服务。 (二) 打造特色化产业高地 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通信、芯片设计制造、核心软件  等重点领域,鼓励新兴关键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先试先用,提 升数字经济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鲲鹏计算产业和“PK”体 系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引领智慧交通发 展趋势,带动相关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区块链+”与城市治 理、民生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块链产业 集聚基地和示范应用基地。深化“北斗+”跨界融合应用,推动自 动驾驶、可信导航、位置服务等领域应用场景优先向北斗企业开 放,建设全国北斗技术发展应用示范基地。以马栏山视频产业园 为依托,重点孵化视频制作工具和内容引擎核心龙头企业,打造 国内最大的超高清内容拍摄中心、视频后期制作中心、节目创作 基地和影视制作机构。建设发展湖南大数据交易中心,打造具有 全国影响的数据资源交易场所,促进数据、技术、资本等生产要 素汇聚。鼓励长沙本地软件业企业“揭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 目,以场景牵引助推产业发展。 (三)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鼓励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共享实验验证环境、仿真模拟等技 术平台。积极利用新型智慧城市云资源,实施企业“腾云”计划, 引导企业将生产流程等向云上迁移。聚焦“科技+文化”加快视频 文创技术升级,打造基于数字孪生视觉预演的新兴数字化产业链。 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引导“宅经济”合理发展。积极培 育新个体,大力发展微经济,鼓励微创新、微应用、微产品、微 电影等万众创新。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应用,发展“无人经 济”。培育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众创众包等智能制造  新模式。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推动制造业、安防业、服务业等 领域“机器人换人”。积极打造智慧农业,促进农业全流程、全产 业链线上一体化发展。 (四) 建设数字产业集聚园区 强化产城人智慧化融合、促进园区智能化更新,支持打造跨 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面向长沙市新型智慧 城市建设需求,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带动性 强的数字经济集聚区,引导数字产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围绕湘江 智谷、高新麓谷、中国 V 谷、天心数谷、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 星沙区块链产业园等整合数字产业资源,建设创新创业创造的特 色数字产业生态体系,促进产业、创意、人才聚集,打造全国一 流的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

六、强化推进机制,保障智慧城市高质高效发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市数据资源管理委员会、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 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服务枢纽功能,健全 协调联动、督查督办、评价反馈等机制,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 和数字政府建设。在全市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开展政务数据管 理能力成熟度评估。发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 业技术委员会职能,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抓好新型智慧城市宣 传普及,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和机关 干部的培训,打造一支能力突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的干 部队伍。  (二) 健全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优化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信息化建设项 目管理,出台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集约统筹建设方案,促进信息 化项目建设与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标准 体系,出台政务云、数据采集、数据共享交换等技术标准与管理 规范,加强对区块链、智能网联汽车等新技术新业态的标准制定 和引导。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落实各区县 (市) 人民政府和 市级有关部门工作责任;探索委托第三方跟踪评估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制度,为工作决策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 强化信息安全 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和等级保护制度,建立 权责清晰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 步实施”要求,提升云、网、终端、数据、应用等安全防御能力, 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测评。完善网络风险防范和管 控体系,建设城市网络空间安全运营及应急响应中心,构建信息 安全态势感知、安全预警、防御阻断和响应处置体系,提升城市 整体网络安全防控水平和治理能力。 (四) 创新要素供给 整合本级信息化项目建设财政资金,设立“新型智慧城市建 设”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跨部门和试 点项目建设。争取国家、省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政 策性补贴。加强对新型智慧城市领域人才引进、培养和集聚的政 策支持,引进和培养一批急需的技术领军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 创新创业团队、建设运营团队。鼓励龙头企业与在长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培育多层次、复合 型、实用性人才。 本决定自 2020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有效期 5 年。

长沙市人民政府

2020 年 9 月 27 日

(此件主动公开)

相关文档:
  • 视频解读:长沙市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