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产业立区之路:来自雨花区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发布日期:2022-12-26    来源:飞梦雨花字体大小:


本文刊发于《湖南日报》20221226日第08版。

在今年发布的3份榜单中,长沙市雨花区犹如一匹黑马,领跑中部城区——

11月,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全国综合实力和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长沙市雨花区分别位列第14位、第8位;在壹城智库发布的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地级城市市辖区)榜单中,雨花区排名地级城市市辖区的第9位,首次迈入了全国十强;在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2022赛迪百强区》榜单中,雨花区排名第13位,在中西部省份城区排名第一。

榜单排名既是一个区域放眼全国、纵横对比的“坐标体系”,也是雨花区高质量发展的成长轨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雨花区在三个代表性榜单中领跑中西部,“高分答卷”的密码是: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抓手,坚定不移走产业立区、产业强区、产业兴区之路。

(一)产业立区,既要在省会担当中、全省贡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更要在中部崛起、开放格局中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雨花区产业立区的经验之一是:把“长板”拉长,实现差异化发展。

一组数据:2012年,雨花区三次产业结构比分别为0.2%62.4%37.4%。五载光阴,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分别为0.3%55.7%44%。到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分别为0.2%55%44.8%

先看第三产业。在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中,批发和零售业占据GDP比重为8.5,这一数据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8.9%

批发与零售何以如“一骑红尘”?这不得不提雨花区综合性市场的发展。

湖南市场看长沙,长沙市场看雨花”。这是我省商贸市场流传的一句话。目前,长沙有亿元以上专业市场61个,雨花区占10;长沙7个交易额超100亿元的市场中,雨花区有2个——高桥大市场与红星大市场。

让我们把时间轴线拉长,来看雨花区是如何培育专业市场的。1996年雨花建区以来,以长沙市东二环线为中心线,各大市场如雨后春笋。在最热闹的时候,雨花区各类市场超过了50余家。

摆脱“野蛮式”增长,这是发展要跨过的第一道坎。

淘汰一批——对设施老化、产出低、消费者少的市场,雨花区或主动引导,或让市场自然“优胜劣汰”;

整合一批——伴随雨花区“一带四圈”(圭塘河生态商业带、红星商圈、高桥商圈、高铁商圈、东塘商圈)崛起,专业市场逐渐从单个市场到市场集群再融入商圈;

转型一批——雨花区在南部打造电商物流园项目,为专业市场、高端零售、快速消费品等类型的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提供专业性补充,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

规模化、集约化之后,雨花区专业市场“龙头”地位已不容撼动。

步入“买卖全球”国际化道路,这是雨花区市场决胜之路。

2018年,高桥大市场获批成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2019年,高桥大市场建设出口产业聚集区,是全球采购商“一站式”采购湖南商品的首选地;2020年,纳入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

如今,这里是全国唯一具有自贸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中非经贸博览会叠加优势的大市场。雨花区预计经过3-5年的建设,将实现对非贸易额60亿元,基本探索形成中非经贸合作的新路径、新机制,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示范园区。

从红星大市场转型而来的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伴随着一期、二期项目建设的完成,将打通中非自贸区渠道,把非洲的鲍鱼、龙虾等海鲜特产引入国内市场,让广大市民不出国门就能买全球、卖全球、吃全球。

雨花区委书记刘素月表示:“我们要发挥区位优势、平台优势,加快构建具备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开放型产业集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二)产业立区,把主导“招牌”擦亮。智能制造发展关乎实体经济根基、关乎现代产业体系。雨花区产业立区的经验之二是:强化智能制造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

作为工业主阵地——雨花经开区以在全市省级园区中占比7.7%的规划用地面积,完成了近30%的工业总产值,“十三五”时期,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

雨花经开区在思索、跋涉的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主一特”产业链是支撑。

这些年,雨花经开区始终聚焦主业,锚定“一主一特”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产业蓄力、腾飞。近3年,产值年均分别增长20%23%,亩均产值、亩均投资额、亩均税收等更是年年增加。

产业对产业,在合作中强化“链式思维”。比如,对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链,雨花经开区借助省会长沙优势,打造产业生态圈,从上游的电池,到中游的汽车整车,到下游的出行服务,构建完整生态体系。

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产业链更是对接长沙本土的工程机械、汽车等产业,不断拓宽应用领域,与供应链共建、联合研发、对口供销、项目合作、人才资源共享等产学研销方面的合作金额过亿元。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是引擎。

目前,雨花经开区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到9家。这些企业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补国内国际空白、解决“卡脖子”难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比如,晓光模具攻克“超高强度钢梯级热成型”技术,打破德国垄断,成为世界第二家、国内唯一掌握该技术的公司;长泰机器人基于物联网的民爆装备智能生产线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公司每年在全国市场所占份额达20%30%;湘能楚天全国首创集成式智能变电站,建变电站就像搭积木等。

这些“小巨人”日渐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其中,长步道的工业镜头、消费类镜头及镜片等产品,已直接销售到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依赖海外代理强大的销售渠道,产品已覆盖近30个国家。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雨花经开区“跳出雨花看雨花”,抢抓机遇,实现更大层面的发展。

山海依旧,远近不同。

落子湘潭九华、韶山高新区,雨花经开区看准的是“近”:

地处长株潭都市圈,雨花区把制造业的产业集群优势拉长、把土地紧缩的短板补长,在两地打造“飞地园区”。尤其是当前,全省上下大力推进“强省会”战略,产业园区+长株潭都市圈,两大平台联袂展翅高飞。

携手溆浦,看准的是怀化的“远”:今年,雨花经开区与溆浦共建雨溆工业园,依托怀化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今后雨花区企业向西可纵深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上可与中欧班列连接入中亚、通中东、抵欧洲,南下可通过广西北部湾抵东盟、链全球。

我们要把雨花的发展放在全市、全省、全国乃至是世界大坐标中审视、谋划和推进,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雨花区委书记刘素月如是说。

(三)产业立区,把“基础”打牢靠。科技兴则产业兴,科技强则产业强。雨花区产业立区的经验之三是:多维度联动技术攻关体系,探索科技创新的雨花路径。

被称为“三湘第一强区”的雨花区,科技创新是“密码”。

雨花区有自己的底气:今年111月,技术合同成交额227.16亿元,同比增长61.06%,位列长沙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达600余家,居长沙中心城区第一。

科技创新将两个“第一”叠加在一起,就是要让先进的生产力和澎湃的发展动力持续“在线”,激发出“1+12”的效果。

看雨花区的独特优势——

雨花区内有省、市级设计院所15家,如中国电建中南院、中机国际、中国能建湖南院、中国有色长勘院、中航长沙设计院等。这些设计院所除了自身产生科技成果之外,也是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的重要环节。

再看雨花区的“满满诚意”——

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投入。雨花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是分层次、成系统的。对于用于科技项目及课题研究的科技专项,雨花区落实政策、协助申报;对高新技术企业建平台、报项目、设研发中心,雨花区出台政策、奖补扶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项目孵化,雨花区专门设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不仅投钱、还“给力”。企业申报专利、软件著作、申请知识产权,雨花区开绿灯、做服务;引进高端人才、引进领军型人才,雨花区出台配套政策,为人才递“橄榄枝”。甚至企业涉及知识产权维权官司,雨花区根据上级部门的政策为其申请维权资金,为企业维权“撑腰”。

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是关键。这几年,雨花区围绕前沿技术和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开放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城市智能化场景,加快前沿技术落地;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大场景创新项目,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真实的应用测试空间。

雨花区还打造创新生态圈,以保证创新成果的利用和推广。

来看雨花区两个重要运作案例:一栋楼和一个登记点。

一栋楼,指雨花区英维创新大厦。长沙是湖南众创空间集中地,但一些众创空间专业化服务欠缺,没能力支撑创业者日益升级的需求,逐渐成为“二房东”。英维创新大厦定位清晰,集聚一批提供创新资源共享服务的专业机构,构建一个高标准的一体化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如今,这座3万平方米的楼宇内,入驻了101家企业和初创团队,去年带来3亿多元的产值。

一个登记点,指的是长沙市技术合同认定雨花登记点。在这里,一支职业技术经理人团队正在成长。技术经理人是技术成果与市场牵线搭桥的“红娘”。

技术经理人所做的并非撮合交易那么简单,还涉及寻找合作伙伴、产业化应用、熟悉和开拓市场、维持交易双方合作等。雨花区企业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专为交易双方提供服务,其打造的技术经理人队伍,为科技市场活力、科技成果转化的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四)产业立区,离不开对环境的保护,更离不开对未来产业的把脉。雨花区产业立区的经验之四是:重生态保护、重产业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要为子孙后代谋一个好的未来。雨花区产业立区的原则之一是,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求一时发展。

重生态,这是雨花区抓产业的“底线思维”。

辖区跳马镇位于长株潭三市交接的核心区域,处于绿心保护区面积约172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绿心面积的1/3、长沙市绿心面积的2/3,被称为“绿心之芯”。

在这里发展现代农业还有着“使命特殊”——要打造生态的、美丽的长株潭城市会客厅。

这几年,雨花区通过集中力量、集合要素、集聚产业,打造都市生态农业,跳马镇支持各村(社区)发展符合绿心地区发展需求的特色项目,引导全镇80%以上农户参与花木种植。

以花卉苗木为“媒”,雨花区抢抓湖南省花博会落户雨花的契机,把产业推向全国、全世界;以文化为“桥”,雨花区加速推进全域旅游,通过出台《雨花区跳马镇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民居改造“以奖代补”方案》,跳马镇民宿经济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支点。

抢风口,这是雨花区抓产业的锐利眼光。数字经济是风口产业,雨花区多措并举、抢抓产业布局。

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中国联通中南研究院项目、上海爱数信息全国总部先后落户长沙市雨花区,带来65亿元的投资金额。

这是雨花区发力数字经济的有力举措。

——布局数字经济,雨花有着独特优势。

中国联通湖南分公司、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均坐落于雨花区。作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其在建设低时延、智联接、大计算、高安全的算力基础设施上处于领跑地位。这两年,雨花区不断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5G产业园、智能制造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并力争在5年内,全区5G基站达到10000座以上,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5800根左右。

——提升数字研发能力,是雨花区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环节。

庞大的数据需要实时的、超大规模的复杂计算和数据处理,这是算力时代亟须解决的问题。雨花区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攻关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

加快建立健全算力支撑发展机制体系,《长沙市雨花区算力支撑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今年出台,充分整合区内现有产业建设、招商引资、引才引智等系列优惠政策文件,出台发展算力产业扶持办法。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雨花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由之路。

这些年,雨花区以调整优化产业为牵引,为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增长极。以工业软件大厦、创新设计产业园为基础的工业软件基地,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雨花区商贸业、建筑业、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势市场支撑和应用场景。

当前,一座元宇宙数字产业园正在自贸雨花区块崛起。以“数字”驱动高质量发展,雨花拟打造“元宇宙全域场景创新融合应用示范场”。

产业立区的理念、作为和担当,汇聚耀眼光芒,再次照亮雨花人征途。

我们可以感知雨花区勇于改革、善于突破的创新;我们可以感受雨花区敢为人先、锐意争优的担当;我们可以看到雨花区和衷共济、美美与共的团结;我们也可以感叹雨花区为民爱民、务实踏实的公仆作风。

让产业“策源地”变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雨花阔步前进!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