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东塘街道:居民参与率95%以上!“四管合一”打造垃圾分类省级示范社区

发布日期:2023-01-03    来源:飞梦雨花字体大小:

近期,家住东塘街道省人大社区的居民夏爱莲提着垃圾来到小区的垃圾分类棚,只见密闭式智能垃圾桶整齐摆放,她熟练地将垃圾投放到不同分类桶内,又拿出手机“嘀”的一声在垃圾分类督导员那里扫上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不同生活用品,而社区也能通过扫码和大数据分析,了解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省人大社区党总支书记汪正云介绍说。

花花了解到,该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与注册率高达95%。与此同时,省人大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已接受国家住建部、省委办公厅、省机关事务中心、市城管局等国家、省市单位观摩学习50余次。

智慧管理更宜居,老社区居民“乐开心”

“管理越来越规范、设备越来越先进,服务越来越优化,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还能积分兑礼品。在这里住了十几年,看着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一步步优化升级,作为楼栋长,我也会带头督促居民们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更好,共同将我们的美丽家园建设好!”夏爱莲告诉花花。

为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早在2019年,省人大社区选择省人大机关小区作为试点,实行定时定点投放的垃圾分类模式,给每户家庭配发两个湿垃圾桶,居民用手机扫码注册后,每一户的垃圾桶或垃圾袋都有了“身份证”,实现了“一户一码”,既方便追溯每袋垃圾的身份信息,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并进行科学纠正。

今年,又更新迭代了一批新设备,主要由垃圾投放区、洗手区、宣传区等部分组成。近日,不用手拉,不用踏板,还有视频指引,扔完垃圾可洗手的“智能式生活垃圾分类站”在省人大机关小区上岗试运行,同时引进乐享程序,居民每正确投放一次垃圾,便可到督导员那扫码获得一个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额可兑换相应生活用品。

据介绍,该小区内设置了8个定时定点四分类投放点,每天上午7:00到9:00,晚上18:00到20:00为定时投放垃圾时间。这些密闭式智能垃圾桶不仅美观大方,内部也装有除臭杀菌设备。当居民需要投入垃圾时,投放口箱门感应到信息后可自动打开,垃圾袋投入后,箱门再自动闭合;旁边的洗手区设置了水龙头、消毒液等设施,方便居民投放垃圾后洗手清洁;旁边还设立了指引牌,标注了垃圾分类相应知识。

为了让垃圾分类更深入人心,东塘街道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督导队”,00后李嘉豪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花花,我们督导员既是督导员,又是宣传员、培训员,负责做好居民垃圾分类的督导、劝导、宣传、培训、扫码等工作。

“四管合一”打造垃圾分类省级示范社区

省人大社区位于东塘立交桥西南角,总面积0.1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单位型社区,驻辖区企事业单位主要包括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大华宾馆、中机国际等,常住家庭1400余户,常住居民4200余人。

为配合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垃圾分类体系,东塘街道及省人大社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推出了“人大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街道+社区+物业”的省人大机关小区垃圾分类“四管合一”模式,具体来说,是由省人大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东塘街道、省人大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各司其职,联合管理省人大机关小区垃圾分类工作。

其中,省人大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东塘街道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落实、指导、督促;省人大社区负责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沟通协商和宣传;物业服务企业负责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宣传、劝导、收集、转运等工作。

四方各司其职,以城市管理、垃圾分类等工作为切入点,搭建起小区居民自治的议事协商平台,引导小区居民做到“管好自家事、关心邻里事、参与社区事”,把小区打造成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示范样板小区。

党建引领,打造群防群治新格局

在全面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省人大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辖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力量,整合各类优势资源,联合开展垃圾分类“四管合一”模式。

工作中,省人大社区把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与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民群众自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社区、小区为主阵地,以居民群众为主力军,充分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物业企业、社区志愿、网格员、楼栋长,积极整合党团、委办、协会、站所等资源力量,成立以省人大党员干部为主的宣传队、以小区业主和物业为主的劝导队、以街道和社区志愿者为主的宣讲队、以环卫和技术公司为主的保障队,通过“四支队伍”的政策宣讲、巡查劝导、培训指导和措施保障,有力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管理和习惯养成。

接下来,省人大社区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要求,积极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不断提高垃圾分类质量,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出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