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天气,直面“烤”验,小心中暑

发布日期:2023-08-11    来源:区卫生健康局字体大小:

2023年入夏以来,我国高温天数多、覆盖范围广,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预计到8月底,南方大范围高温都难以缓解。稍不留意,你可能就着了中暑的道儿轻则恶心呕吐,重则威胁生命你对中暑了解多少这份防暑攻略请收藏好。

“热死人”绝不是夸张!

中暑是指由于人体处于热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按严重程度依次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高达60%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吕奔教授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揭示了热射病的重要致死机理——高体温通过Z-DNA结合蛋白-1(ZBP1)诱发过度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多脏器损伤。

所以,预防中暑,大家必须要重视。

中暑有哪些表现呢?

其实,中暑是有先兆的,若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出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四肢无力、胸闷、心悸、恶心、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升高(<38℃),就要小心,自己可能要(或已经有点)中暑了。

而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不同种类的中暑表现不同。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可能与体内严重的钠流失(大量出汗和摄入低张液体,如白水)和过度通气有关。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高达60%。热射病的表现大多有高热(直肠温度≥41摄氏度)、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

其中,劳力型热射病患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更高。

尤其是从事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炼、炉窑等;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深矿井作业;夏季露天作业,如夏天的建筑、施工、农田劳动、环卫等室外作业;夏季高强度作业,如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等。

以上作业人群及年老体弱多病者、儿童和孕妇是一些中暑的高危人群,出现上述症状更要警惕,马上做好防暑降温,移步至阴凉通风处,及时喝水,注意休息,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中暑非小事,做到这几点

1.准备好防暑必需品  备好防晒用具,如涂防晒霜,戴宽檐帽、充足的水;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特别是有老、弱、病、幼的家庭。

2.科学补充水分  及时补水,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少量多次饮水,可每隔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大量出汗,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糖水或运动饮料。特别是高血压、心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高温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但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慢性病患者,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3.注意散热  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或是风扇进行物理降温。炎热难挡时可用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有助于降低血液温度。

4.合理安排出行  做好防晒工作  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温度达35℃以上时,提前做好防暑准备。合理安排外出活动,避免长时间待在户

外,避开中午和午后高温时段。外出时做好防护,利用宽檐帽、墨镜、遮阳伞进行防晒。

5. 露天作业的人员需注意  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劳作。需长时间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尽量在高温预警期间缩短或调整工作时间,必要时停止作业。不得不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环卫工、建筑工人、消防员、快递员、交警等),应做好防晒遮阳防护,备好清凉饮料和中暑急救药品,同事间应彼此留意健康状况。

6.建议65岁以上老人的家人朋友  至少每天上下午2次电话确认老人的健康状况。

一旦中暑了,怎么办

1.脱离中暑环境  停止活动,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患者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如果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

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20摄氏度,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厘米。

2.降温  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在中暑急救中尤为关键。最好在2小时内将患者的体温由40摄氏度以上降至38.5摄氏度,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3.补液  如果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以喂其喝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条件的,可以现场快速静脉输液,首选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用4摄氏度的更好,既有降温作用,也可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输液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4.重症送医  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运送途中用冰袋、湿毛巾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最后,要提醒的是常在室内也要警惕中暑。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通风差、温度高的室内小环境也可能引起中暑。

尤其一些老人,担心开空调浪费电,又住在通风不良的老房子中,这样十分容易导致中暑。所以对于老人等中暑高危人群,即使在家不出门,也应开空调或开窗。做好通风,以免中暑。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