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6-03-13    来源:区文体新局字体大小: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雨花跨越式发展,打造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关键时期,为加快雨花文化建设,推进雨花文化强区战略步伐,特制定《雨花区“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一、雨花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雨花文化发展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不完全适应,二是文化发展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这两个不适应具体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够;二是文化建设在引领社会思潮和社会风尚构建思想道德方面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舆论引导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四是文化产品需要更加丰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文化发展还存在不平衡;六是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文化体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七是文化“走出去”的能力还非常薄弱,区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需要加强;八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文化发展新趋势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在个人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第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文化在综合

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凸显,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日趋紧迫。

第三,文化的发展呈多元化趋势,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

交锋更加频繁,新媒体和新传播方式迅猛发展,倡导主流价值的难度不断增加,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基础为重点,坚持城乡统筹、全民共享、以人为本、效益优先,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雨花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为打造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坚持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按照一定标准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实现社会公平。

3、坚持社会参与。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培育和引导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4、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及文化市场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工作科学发展。

(三)发展目标

按照“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加快推进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体制创新,力争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覆盖城乡的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市民群众“读有书屋、唱有设备、演有舞台、看有影厅、跳有广场、讲有故事、创有指导、办有经费”的需求,全面形成“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服务普惠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推动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围绕打造雨花区域文化市场执法新高地的战略构想,构建文化市场监管、执法监督相呼应的文化市场服务体系,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执法工作实力显著增强,执法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实现文化市场执法工作提质大发展。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品质

1、推进“雨花综合馆”建设。2015年将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列入“雨花综合馆”规划、报建,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并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打造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音乐厅、市民剧场、市民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新地标。2020年,打造配套优良的全市示范级图书馆。

2、推进“圭塘河风光带国际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在圭塘河风光带沿线争取条件建设一个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集球类、游泳、健身、竞技等各类体育项目场地、场馆于一体能承接国家级、国际级的比赛和活动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大众全方位健身、休闲体育中心。

3、推进骨干性街道(乡镇)文化站提质建设。在全区街道(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示范性街道(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街道(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具备文化体育活动、书刊阅览、教育培训、网络信息功能。实现90%的街道(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4、推进基础性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室)标准化建设。争取各社区(村)文化活动面积达到200平方米,配有标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书刊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优化农家书屋管理和运行,推行农家书屋星级管理模式,改造提质全区35个农家书屋。

(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

1、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大力推动新时期下数字文化建设,搭建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加强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建设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让所有市民群众享受方便、快捷、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

构建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区图书馆为中心馆,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图书室为分馆,以街区自助图书馆、农家书屋、图书流动服务车为补充,广泛吸收企业职工书屋、学校图书馆(室)加入的总分馆体系,实现借阅“一卡通”。依托城市高铁、地铁地点,建设高铁、地铁自助图书馆,到2020年,实现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需求旺盛的街区都配备自助图书馆及图书流动服务车,大力开展流动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路径。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有效对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注重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自觉性。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大力开展流动演出、流动阅读、流动放映、流动展览、流动培训辅导服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五送五进”服务,每年送图书5000册进街道(乡镇)、社区(村)、企业、校园和工地。推动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村)文化、农村文化和军营文化的双向互动,融合互补。

3、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民办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统筹设施管理使用、资金项目安排、重大活动开展,发挥综合效益,提高整体服务能力。鼓励探索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共享的有关方式。

(三)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依托雨花“三百”工程(百支群众文艺团队大竞技,百个社区(村)文化品牌项目大评选、百个文艺节目大展演)及群众文化节等品牌,大力推动雨花群众文化蓬勃发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广场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开展。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通过组织示范性展演展示等形式,为群众文艺团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推进社区(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旅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形态。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国际交流,支持群众文化走出去,形成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加大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

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奉献社会与自我发展相统一,社会倡导和自愿参与相结合,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探索具有雨花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动员组织专家学者、艺术家、文化名人等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影响力。大力推动专业艺术院团、艺术育院校等到基层教、学、帮、带,建立志愿服务下基层制度。加强对文化志愿队伍的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推动文艺精品创作

建立雨花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办法,设置区级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原创和精品创作,力争推出一批展现时代风貌,体现雨花特色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艺术精品。广泛聚集和挖掘各类文艺人才,为精品创作引才引智。切实加强与优秀文艺团队和高校文艺团队的沟通交流,鼓励创作文艺精品,形成文化人才联动共建新格局。举办文艺精品节目评选大赛,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作品,给予配套奖励。

(六)推动文物、“非遗”保护传承

恢复雨花亭、肖家祠堂等文物保护单位原貌,建好陕西官弁兵夫合葬墓主题公园,打造清泉寺佛文化,做好明王陵墓遗址文化的挖掘及明王陵墓王陵公园的筹划,推动文物保护技防工作。

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体系,继续深入开展“非遗”保护的普查和挖掘工作,做好新发现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申报工作,建立非遗项目数据库;切实加大洞井龙舞、长沙谜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争洞井龙舞入选国家级保护项目,长沙谜语入选省级非遗项目。设立“非遗”传承中心,选择一批“非遗”列入区级扶持传承项目。继续深入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村)、进家庭活动,做大做强雨花 “非遗进校园”活动品牌,开发更多有特色、有优势的学校为非遗基地。拍摄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文化纪录片。

(七)规范文化市场管理与综合执法

大力推进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建设、执法机构建设、执法队伍建设、统一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监管体系建设以及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改革创新步伐,落实深化改革各项任务,整体推进全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第一阶段为2015年初至2016年,在调查研究、协调沟通基础上,制定、印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并进行动员部署,开展工作。第二阶段为2017年至2018年,为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关键时段。第三阶段为20192020年,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总结工程实施情况和经验,研究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新方法、新措施。

(八)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强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实施集聚发展战略,以城市综合体、专业楼宇、特色街市为载体,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好创意设计、影视传媒、数字资讯等三大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好若干特色文化产业街市,做大做强雨花文化创意产业园,使之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和体育资源,将其一并融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大格局,打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组合拳。着力打造湘府路文化示范街,抓紧规划建设长沙文化产业园,推进文化产业和配套服务业蓬勃发展。

)体育事业飞速发展

以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加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为契机,不断深化体育改革,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努力创造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满活力的体育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每年的活动和赛事力争在15次以上,吸引参与的人数力争达到5万人次,体育人口稳步增加,占全区总人口的50%以上;健全体育组织网络。到2020年,全区人均体育活动场地达到3平方米以上,社会指导站(点)发展到300个以上,实现社区(村)健身站点覆盖率达100%。全区区级体育社团总数达到10个以上,并辐射到街道(镇)和重点社区(村),形成网络;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力争完成3个规模较大的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每年力争投入100套社区(村)室内外健身器材,以健身设施为节点,初步构建“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健身圈,实现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加强群众体育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到2020年,全区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400名,力争达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总人口数的3‰。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人大、政协立法、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推动文化建设发展。建立宣传文化部门与发改、经信、规划、财政、科技、税务、工商、国土、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联动机制。依托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二)加强政策、资金扶持

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市关于文化建设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十三五”期间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设立雨花区文艺精品创作扶持生产办法和雨花区群众文艺团评选扶持办法,对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单位和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给予重点扶持,建立雨花区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赞助、合作等形式支持和促进文化事业发展。进一步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创新运行机制,推动文化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发挥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切实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骨干作用。

(三) 加强人才保障

制定吸引高层次文化人才的优惠政策和培养,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充实到文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建设和文化骨干培养,对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业务人员进行轮训,提高文化人才整体素质。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评价体系,实行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

雨花区文体新局

2016年3月10日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