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数说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发布日期:2022-09-30    来源:飞梦雨花字体大小:

十年风雨十年征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市的坚强领导下,雨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始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深入贯彻“三高四新”战略和“强省会”战略,勠力同心,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交出了财富、品质、幸福雨花建设的满意答卷,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篇章。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经济总量大幅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雨花区经济总量不断跨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两千亿元,稳居中部城区第一。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168.84亿元增至2021年的2360.02亿元,2019年在全省率先迈上2000亿元新台阶,按可比价计算,2013-2021年年均增长7.3%。从人均GDP来看,人均GDP由2012年的142299元增至2021年的185865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2.1%。



财政实力稳步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92.05亿元增至2021年的167.02亿元,年均增长6.8%。地方财力与经济增长齐头并进,财政实力的不断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3-2021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3%。2022年在应对困难挑战中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承压、预期向好,1-6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0.67亿元,同比增长4.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72亿元,同比增长1.0%。在智库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发布《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中跃升至第9位,为前10强中中西部省份唯一市辖区。十年的砥砺前行,雨花综合实力实现了从省市率先到中部领先的历史跨越。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第三产业发展稳固向好。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0.2:62.4:37.4到2021年的0.2:55.0:44.7,产业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第三产业占比提高7.3个百分点且比重超过40%。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双轮驱动经济稳中有进。

工业结构迈向中高端。2021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806.84亿元,同比增长14.6%。产业升级催生强劲动能,深耕“一主一特”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约20%,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约23%。比亚迪、长步道、可孚医疗等企业持续壮大,雨花经开区亩均综合效益评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省级园区第一,获评国家绿色工业园区。



新兴服务业发展壮大。2021年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319.64亿元,同比增长10.4%。分行业看,互联网软件服务业增速高达80.3%,营业收入19.07亿元,占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比重为6.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速8.2%,营业收入256.57亿元,占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比重为80.3%。高铁新城、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德思勤商务区成为全省服务业示范集聚区,电商物流园开发建设全面推进,红星商圈、高桥商圈焕发活力,东塘商圈加快转型,楼宇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培育税收过亿元楼宇19栋。

创新投入不断加大。2021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478家,居长沙中心城区第一;技术贸易合同成交额159.39亿元,同比增长155.5%,稳居全省区县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409家,同比增长88.5%;省级以上研发及创新创业服务业服务平台数量58个,同比增长26.1%。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党的十八大以来,雨花区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上升,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1年达到755.08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6.5%。



消费市场线上线下加速融合。雨花区作为辐射中南的“商贸之城”,素有“湖南市场看长沙、长沙市场看雨花”之美誉。2021年商品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市场有8个,商品交易额合计1167.85亿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单”,雨花获2席,其中长沙高桥大市场、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分别位居第4、23位。近年来网络零售迅速发展,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近28亿元,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高桥区块、高铁新城城区纳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投入使用,巩固发展咖啡、腰果等6条进口产业链,拓展延伸小五金、家用医疗器械等4条出口产业链,推动更多湖湘特色产品集聚高桥、走向世界。2021年雨花区市场主体总量率先全省突破21万户,居全省区县(市)第一。非洲非资源型产品交易中心、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等10个制度创新成果全省首创,2021年完成对非贸易进出口7.7亿元。


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绿色发展释放红利


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雨花区户籍人口78.69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近23万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来雨花发展置业,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为127.30万人,城镇化率为97.5%,人口的集聚为雨花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枢纽作用逐渐彰显。雨花区是省会长沙的“东南门户”,更是区位优越的“高铁之城”。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大动脉在雨花交汇,可直达全国23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以高铁为龙头,磁浮、航空、高速、城际轻轨、城市地铁“六位一体”基本成型,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正崛起成为“中部交通枢纽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的突破,“飞地园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标全国先进城区,加快赶超进位,推进现代化、智慧化城市的建设,不断提高群众在城市生活品质、生态文明、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雨花区绿心生态面积达到183.84平方公里,占到长株潭绿心1/3以上、长沙市2/3以上,辖区有省森林植物园、浏阳河、石燕湖、圭塘河、同升湖、跳马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优质自然生态资源,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等荣誉。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2460元增长至2021年的66958元,年均增长8.3%,人民收入水平节节攀升。收入水平的提高极大改善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2012年的20793元增至2021年的51378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秉承“教育为本”的理念,雨花区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目前辖区内有重点高校8所,雅礼中学、砂子塘小学等中小学100余所,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2021年,中小学在校学生130541人,较2012年增长5973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0002人,幼儿园教职工数8841人,分别较2012年增长40196人、5918人。2021年幼儿园数达287家,较2012年增加了162家。2021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3所。

社会保障有力推进。2021年,全区拥有卫生机构数732个,机构数比2012年增加275家。其中医院、卫生院56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427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数621张。卫生技术人员20987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63人,注册护士3993人,分别较2012年增加9702人、1449人、2858人。2021年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239人,床位数1991张。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68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41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6万元,接受社会捐赠资金76.23万元。全年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466人。2021年,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1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35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体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雨花区也实现从全省率先到中部领先的历史跨越。十年来,雨花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激励全区上下奋进新征程,未来,我们将紧扣全区中心大局,紧紧围绕“贯彻三高四新战略、打造全国一流强区”发展目标、“聚焦新战略、勇当排头兵”工作主题,紧扣“四个争当”目标任务,加强改革创新和产业升级,为雨花高质量发展营凝聚强大合力。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全区人民将更加团结一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雨花”。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