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合同成交额165亿元,增速164.5% 雨花区技术贸易“双料第一”从何而来

发布日期:2021-12-21    来源:开放雨花字体大小:

一方有技术成果但没转换成经济效益,一方有技术需求但无力自主研发,两者“一拍即合”,产生的便是“技术贸易”。

截至12月16日,长沙市雨花区今年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005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交易额与增速均位列我省县(市)区第一。

近日,记者走进雨花区了解其“双料第一”的故事。

唤醒沉睡的技术资源

从去年的3亿元到今年突破百亿元,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交易“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

“交易额直线上升的关键是意识的苏醒。以前不重视知识产权、不重视技术交易登记;现在是政府送政策上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转化。”该公司负责技术合同登记的工作人员傅炎朝说。

作为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建五局多年积累的专利、技术工艺很少直接转换成“真金白银”。

2020年,我省首个区县级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落户雨花区,并出台奖补政策。傅炎朝说:“以前,长沙只有一个登记点,排队长、手续多;现在,公司附近就能办,更便捷。”坐落在雨花区的中建五局妥妥利用“地利”优势。

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4类。中建五局瞄准的是技术服务。

收益是可观的。今年下半年,仅一项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达成的污水处理提升工程,技术合同成交额就达11.57亿元。截至12月16日,中建五局及其子企业共6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05.6亿元。其中,公司拥有自主产权的废水废气废渣“三废”处理技术、爆破、防渗水等技术,是市场交易的“香饽饽”。

技术交易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体现方式。“政府要做的是添柴加火,‘烧旺’交易市场。”雨花区科技局局长黄练文介绍,该区不断做优技术合同登记服务,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并对技术交易合同年度累计成交额达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5万元至15万元不等的奖补资金。

目前,雨花区正在探索搭建技术交易平台。届时,买卖技术就像“逛淘宝”般便捷。

呼唤更多的技术经理人

要达成技术合同交易,就要找到技术成果与市场牵线搭桥的“红娘”。以科技成果转化为职业的从业者——技术经理人应运而生。

技术经理人所做的并非撮合交易那么简单,还涉及寻找合作伙伴、产业化应用、熟悉和开拓市场、维持交易双方合作等。

“专业人才并不好找,高学历、复合型是主要特点。”长沙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雨花区)主任肖锎博士说。他所在的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专为交易双方提供服务,团队10人中9人为硕士以上学历,且大多有工科背景,并熟悉法律、经济、会计等相关知识。

“首先你得懂技术。”肖锎举例,一家环保领域的研发公司想“出售”污水处理技术。肖锎先要去检索、分析这项技术在国内外同类技术中处于什么水平;其次,要判断这项交易在市场上是否活跃;再次,要综合是否有法律风险等做出初步预判。

“一己之力是有限的,我们身后还有专家智库做支撑。”在组织完智库专家评估后,肖锎还要匹配有这项技术需求的企业。最后,这项技术成功被省外几家污水处理公司“采购”,累计交易额达3000多万元。

虽然技术经理人频繁在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跨界沟通,但工作也有重点,他们大多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这些领域技术更新迭代快,市场需求大。”肖锎说。

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很大,但技术经理人数量却严重不足。近年来,我省加大了技术经理人培训、扶持技术经理机构力度,助力打造高水平、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